【声明:以下内容均为猜想,不是对原作的续写或改编,如有侵权,请私信本人予以删除。本文严禁转载,转载引发的法律责任,本人不承担相关责任。】
会“变脸”,是官员最基本的技能。
吴春林的反应非常顺滑,甚至,说这话的时候,白景文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尴尬。
那一刻,白景文在想,吴春林是什么时候开始从沙瑞金的“坚定拥护者”变成“摇摆不定”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去年,甚至今年年初的时候,他都是沙瑞金最忠实的盟友,最坚定的拥护者,这点毋庸置疑。
开年后,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开始摇摆不定起来。
再后来,他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说他已经倒向了李达康?又不像。
说他还是沙瑞金的盟友?可又不是那么回事。
他现在这个样子就像某人所说的,就是一根“搅屎棍”。
白景文觉得,这其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吴春林的态度一变、再变。
白景文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他觉得,如果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接下来对林卫东的讨论,白景文已经不感兴趣了。
在李达康不反对,吴春林又支持的情况下,董为民顺利地收获了这个职位。
他们讨论的时候,白景文开始在脑海中努力回忆着吴春林态度转变的几个时间节点。
有两个节点令他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讨论推荐省委副书记的时间节点。
在那次讨论成立肃清高育良政治流毒影响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常委会上,沙瑞金指定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和纪委书记田国富为领导小组副组长,并让田国富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沙瑞金这一举动,算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众人,他决定支持纪委书记田国富升任省委副书记。
第二个时间节点则是中组部下来人事考察的时候。
那次考察,吴春林虽然被列入了考察名单,最后却只得到了一次安抚性谈话,一无所获。
这两个节点过后,吴春林的态度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通过这两个节点以及吴春林事后的态度,白景文终于琢磨出了一点“端倪”。
他知道,吴春林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吴春林作为资历最老的省委常委,担任组织部长已有五六年的时间,理论上讲,他才是升任省委副书记的第一人选。
哪怕不行,转任京州市委书记,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是,不管是省委副书记还是京州市委书记,他都非常意外的没有获得沙瑞金的一丁点支持。
要说他心里没有一点不爽,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甚至都没有一点点“回报”时,吴春林的心思终于变了。
如果,这时候李达康给他递来了“橄榄枝”呢?
或许,吴春林不会冒大风险投入李达康的阵营。
可是,还有一件事,白景文认为,也值得注意。
吴慧芬的笔记本上记载了吴春林收受耿世茂500万的记录,虽然这个记录只有一条,目前纪委还在秘密调查之中。
可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吴春林受贿不仅是事实,而吴慧芬记录的一条只是吴春林贪腐的冰山一角,为了自保,吴春林甘当“搅屎棍”,目的就是为了将汉东这潭水彻底搅混呢?
这一点,从他在林卫东和江海涛的任职安排上,已经有了一点苗头,他有意挑拨李达康和董为民的关系,是不是就是抱着将水搅混的想法呢?
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白景文的猜测。
但是,他相信,接下来关于省委常委的推荐,自己的这个猜测将会得到验证。
果然,在林卫东的讨论通过后,吴春林说:“下面,我们讨论镇阳市委书记邵如海同志的任职问题。邵如海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成绩也可圈可点,关于他的安排,我们有一点为难。”
吴春林的话没有一点问题,虽然沙瑞金有意推荐他升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长。
可是,在沙瑞金的修改意见中,邵如海的名字仅仅只是被写在了名单上,并没有具体安排。
但是,到了现在,他吴春林如果还看不出来的话,就有一点“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沙瑞金笑了笑,说:“既然如此,我们先讨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的推荐人选吧。”
沙瑞金这一记“顺水推舟”,毫不费力。
这时,就听吴春林说:“好的。关于省委宣传部长的推荐人选,之前推荐的人选比较多,分歧特别大。后来,我又征求了同志们的意见,综合您的批示,目前的话,有三位同志比较适合。分别是王耀华同志、宋晓峰同志以及邵如海同志。”
王耀华、宋晓峰、邵如海!
乱了,完全乱了。
李达康竟然做通了其他人的工作,将宋晓峰推出来和王耀华打擂台!
而邵如海,竟然也上了推荐名单!
首先,宋晓峰也是省委常委,让他和王耀华进行竞争的话,王耀华就遇到相当大的竞争对手了。
其次,邵如海上了推荐名单,董为民、王耀华会怎么想?
他们会不会认为沙瑞金临时变了卦,不再支持王耀华转任宣传部长,而想支持邵如海?
尤其是吴春林说这段话的时候,特意加了一句综合沙瑞金的批示,给人的错觉是,推荐邵如海升任省委宣传部长就是沙瑞金的意见。
如果沙瑞金不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可就将董为民和王耀华给得罪了。
而且,将邵如海推出来,也给张春平等人一种混乱,他们不知道沙瑞金到底中意谁来担任这一职位。
如果讨论的时候,邵如海分了王耀华的票,以至于王耀华的支持达不到法定票数,结果同样会把董为民、王耀华给得罪。
不得不说,吴春林太“狡猾”了,仅仅将邵如海的名字添在上面,就将常委会的这摊水彻底地搅混了。
这时,就听沙瑞金说:“嗯,这三位同志确实都比较适合。小丹同志,你先谈谈你的意见吧。”
范小丹作为即将离任的宣传部长,沙瑞金第一个点她的名,看似没什么问题。
可白景文觉得,沙瑞金让范小丹首先表态绝对是冒着一定风险的。
刚才讨论吕州市长时,范小丹确实欠了张春平一个“人情”,要还“人情”,她只会还给张春平。
让张春平首先表态,才是沙瑞金最恰当的选择。
可事已至此,就只能希望范小丹足够“聪明”了。
只见范小丹犹豫了一下,说:“宣传部作为党口的重要部门,宣传部长的人选必须选择一位党口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这点晓峰同志的工作经验稍微欠缺了一些。刚才,大家讨论邵如海同志时,均表示这位同志党建工作抓得好,工作成绩突出。可是,耀华部长作为老资格的统战部长,同样具有丰富的党口工作经验。考虑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我更倾向于耀华部长担任这一职位。”
范小丹果然很“聪明”。
外人都说范小丹只是一个“政治花瓶”,凭借“一睡成名”,可今天她的几次表现来看,她的政治智慧绝不简单。
再仔细一想,会发现,这次的人事调整,目前她才是获利最大的那个人。
范小丹说完后,沙瑞金才点李达康的名。
李达康说:“我尊重小丹同志的意见。只是,小丹同志刚才说晓峰同志的党口工作经验稍微欠缺了一些,这点我不太苟同。晓峰同志是从部委下来的干部,在部委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央的精神比我们接触得只多不少,论领会中央的精神,应该是非常深刻了。考虑到宣传部是我党之喉舌,为了更好的宣传、传达中央的精神,是不是推荐晓峰同志调任省委宣传部长更合适一些?”
李达康将宋晓峰在中央部委工作的经验说成他最大的优势,不得不说,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可又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这时,沙瑞金“嗯”了一声,说:“这三位同志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否具有党口工作经验并不是考虑宣传部长的唯一理由。我们的同志都是我党多年培养的干部,各个阶段的党校学习培训的次数都不少,如果没有对党中央的精神拥有足够的领悟,党也不会放心将重任交给大家。因此,我希望对这三位同志进行讨论时,除了考虑推荐人选与岗位的匹配度、合适度,还要考虑推荐的人选能不能获得中央的批准。”
董为民立刻接过话头,说:“不错,瑞金书记说得非常有道理。大家也不希望我们推荐了人选,最后却无法获得中央的批准。说到这个问题,我有必要啰嗦两句。上周,我去北京接受中组部谈话时,专门聆听了盛部长的教诲,盛部长非常关心我省的组织人事工作,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记得,盛部长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汉东省的组织人事工作在以瑞金同志为班长的省委领导下,必定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干部。我记得,这句话已经不是盛部长第一次说了。盛部长为什么要多次说这话呢?原因很简单,他对我省的组织人事工作非常关心,但同时又非常担心。担心什么呢?当然是担心我们不够团结,担心我们考虑组织人事问题时,没有充分尊重瑞金书记的意见。因此,我希望接下来讨论时,请大家务必充分尊重瑞金书记的意见,充分考虑这三位同志的岗位匹配度、合适度,充分考虑中央批准的可能性。”
白景文听出来了,董为民这是想告诉众人,作为省委书记的沙瑞金,他的意见才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沙瑞金不同意的候选人,中组部也不会批准。
这时,会场陷于了短暂的停顿。
随后,张春平适时地说:“为民同志说得很对。瑞金书记,要不您先谈谈您的看法?”
沙瑞金笑了笑,说:“好,我就谈一谈我的看法。先说晓峰同志,晓峰同志刚进省委常委班子没多久,如果马上转任宣传部长的话,中组部会不会同意这个方案呢?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再说如海同志,如海同志这些年在镇阳市搞得不错,将镇阳市打造成京州市的后花园,这种甘当绿叶、一盘棋的思想与我党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让如海同志去干统战工作,绝对是非常合适的。”
在董为民一系列铺垫,在张春平的助推下,沙瑞金终于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推荐邵如海升任省委统战部长。
这样一来,王耀华转任宣传部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