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克己复礼曰仁是谁的名言】闲话孔孟之八——思想核心

时间:2023-05-30 作者:佚名

记得小时候当小学生学课文时,老师总是要我们归纳出中心思想。其实,这也应该是读书的一个好习惯,除了纯娱乐性的书,我们读完一本书,总应该大致说成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说什么,否则这本书就等于白读了。

那么,《论语》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应该很难回答,因为《论语》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一本书。那么我们换一种问法,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话说回来,还要说“礼”。因为“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前面说过,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礼”如同今天的法律一样,是一种维护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但这只是打个比方,其实“礼”与后世的法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应该是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范畴,更接近于道德。因此容易被划入文明礼貌的范围。第一点与法律不同的是,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多个国家的联盟,有点今天联合国的味道,周天子更像是联合国的秘书长。“礼”有点象国际公约的味道,大家共同遵守,一旦违背了“礼”,顶多是受到国际国内舆论的谴责,是不需要直接受制裁的。第二点与法律不同的是,法律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礼是有适用范围的。一般来说,只有士以上的贵族才遵守“礼”,士以下的平民百姓包括奴隶,如果没有特殊规定,是不必遵守“礼”的,或者说没有资格遵守“礼”。这就是“礼不下庶人”的最初含义。比如周礼上很多规定就只设定到了士这一级别。

如果分不清什么是贵族和平民,那就是按“君子”和“小人”来区分吧。在《论语》一书中反复出现“君子”和“小人”这个词,而且都是同时出现,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等。注意,这里的君子和小人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是以道德标准来区分的,而是以出身来区分的。君子不是现在的正人君子,小人也不是现在说的卑鄙小人。贵族出身的就是君子,平民出身的就是小人,与道德水准无关,君子是一定要遵守礼法的,而小人不必遵守。

孔子有句很有名的话,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据说这句话有七八种解释,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大家都认为孔夫子看不起女人,把女人和卑鄙小人并列在一起,太不是东西了!难道他妈妈他老婆也是卑鄙小人?其实这是冤枉孔夫子了,这里的小人指的平民老百姓(当然,老百姓这个词也是不准确的,是现代的用法,孔子时代只有贵族才有姓的,才算是百姓,而平民是没有姓的,和古代的日本很象,不能叫老百姓)。其实孔子的愿意是,女子和平头百姓一样,可以不用严格遵守当时的礼法。即使是贵族圈里的女人,其要求也没有对“君子”要求那么高,所以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女人和平民们的“礼”(道德水平)是很难培养并要求提高的,并没有瞧不起女人的意思。反而对女人是一种关爱和照顾,要知道,春秋时代的礼法实在是一件太麻烦的事情,之所以高的这么麻烦,就是让你没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

总之,先秦时期的“礼仪”,和后来我们理解的文明礼仪不一样,是一种维护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是各个阶层(主要指贵族)的行为准则。

处在哪个阶层,就应该按哪个阶层的“礼”来生活和办事。礼规定的内容很全面,包括吃喝拉撒睡以及当时能设想的一起行为。比如,如果你是王,该住什么样的房子,坐什么样的车子,娶什么样的女人,睡什么样的席子,戴什么样的帽子,穿什么样的鞋子、走什么养的台阶,说什么样的话等等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诸侯、卿、和士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错位了,如诸侯该住150的房子,该开奥迪,如果住了200平的房子,开了奔驰,他就是非礼了,类似今天的超标。可超标事小,非礼事大,是要受到谴责和制裁的。

现在看来,这个礼是很荒唐可笑的,这就犯了穿越的错误。应该说,在当时交通通讯等手段都不发达的时代,“封建”也是无奈之举,而礼是维护“封建”制度最好最有效的手段了,再加上宗法制度,成功了维护了整个西周外加春秋几百年的稳定。

孔子是坚定的保守党和顽固派。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周礼。

在《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论述并不多,关于“仁”的倒是很多,因此后人通常把“仁”当成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实,“仁”只是手段,“礼”才是目的。子曰:“克己复礼曰仁”。克己复礼四个字,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孔子生活在春秋的末期,那个年代正处于新旧动荡比较激烈的时期,无论是思想还是政局都是如此,有点象清末或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如果从周公时期算起,周礼已实行了近500年了,几乎是强弩之末,“非礼”的事件举目皆是。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痛心疾首,因此才高声呼吁要恢复周礼。比如孔子听说季孙氏开舞会,使用的舞蹈演员竟然用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用的八佾(即八行八列,周礼规定周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四佾,士二佾),于是气愤的说出那句千古名言: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怎样遵守礼(恢复礼)呢。孔子说:一切行动都要以礼作为标准。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孔子为什么要高举恢复周礼的大旗呢?恢复周礼是他心目中的终极目标么?这要从孔子的身世说起。文革时期喜欢查出身成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往往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命中注定。孔子,也是命中注定要成为圣人的。

那么,孔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出身呢?

请关注闲话孔孟之九——圣人之初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1037512.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