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试译:
子贡问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君子。先生说:“对于应当做的事,要先做后说。”
敬亭山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可见孔子对于花言巧语的反感。而子贡在孔门弟子中,应该算是十分能言善辩的一位了,孔子对他提出这样的建议,确实很有针对性。《论语》中有很多人问过与君子相关的话题,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会根据提问者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由此,再次证明孔子在“因材施教”上确实做到了身体力行。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随时能拍胸脯打包票的人,但越是这种人,他的话越是不可信,所谓轻诺必寡信,说的就是这种现像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对宰我态度的变化,既可作为我们观察人认识人的一种方式,也可令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警惕,不要冒冒然就轻易许诺。
守信,是一种美德。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孔子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言必行,信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可见,守信,虽然是一种美德,但为了守信而守信,就未免迂腐,因为,在诚信之上,还有更高的道义存在。对于这一点,孟子说的更明白,“言不必行,信不必果,惟义所在。”
那么,如何能做到既不失信,又不失义呢?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本章孔子告诫能言善辩的子贡的这句话了:自己先去做,确定没问题了,再说也不迟。
当然,如果你能达到孔子七十岁的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