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生青苔】 作者:南风
季夏,正是江南的梅雨时节。住在乡下老屋。连日阴雨,房前屋后便生长许多淡绿的青苔。原本是和儿时伙伴们约着闲聊,因雨只好作罢。没来由的想起张爱玲曾写:“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泡一壶菊花茶,坐在屋檐下看雨。屋旁有一小片竹林,雨打在上面,像是秋叶落下的声音,簌簌的响。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竹林里迷藏,东家的狗蛋总爱从小路跑到屋后的假山里躲着;想起无数个黄昏和西村的秀梅躺在竹林里,看着天上的晚霞,说着悄悄话。小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小孩们都很馋,总是攒了一角两角钱,去小卖部里买一些泡泡糖,彩色弹珠什么的,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记得小时候下雨,还没有雨伞,和小伙伴们约着穿上雨衣,在泥泞里捧大把泥巴回去,在屋檐下捏泥人。其实捏的哪能叫什么泥人,不过是一些长相奇怪的泥砣子罢了。弄了一身泥渍回去,难免要挨家长一顿骂。还别说,那个时候真开心啊。下过雨之后,蜗牛们都出来了。折几张叶子,给蜗牛做一个简易的“家”,别说,还挺像回事的。当然了,最后那些蜗牛也都不了了之了。
年纪稍大些后,在学校也学了不少诗句,也渐渐懂得了一些愁苦的思绪。知道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知道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样是一个雨季,我们毕了业,分别时已经分不清脸上的是泪水,还是雨水。真的就这样走散了。往昔的时光就像是雨里的青苔,暗暗的,幽幽的,似梦似真。每到下雨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明代方岳《听雨》一诗,尤其是“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这句,雨季里本该忧伤,但是在竹斋中,夜卧听雨,青苔似乎也要进入梦境来。梦里长青苔,该是多浪漫的诗人,才能写下这样的诗句。
韦庄在《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画船听雨眠”亦有闲情雅趣。雨夜,宜怀人,思乡。白昼里忙了一天,夜晚得以清闲,这下了雨的夜晚,格外寂寥。恍惚间有人吹笛,说不上名字的曲调,断断续续到天明。第二天早起,看见院子里掉落的果实,心中感到惋惜。若知昨夜有雨,便会早早摘了果子,不敢等雨来把它淋落。又想起一句极美的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山雨在古诗中,便有了意境。
在炎炎夏日,其实盼着一场雨来的。都说好雨知时节。玉米在田里佝偻着身子,急切的盼望一场雨的降临;干裂的土地也渴望雨水的滋润;就连知了在树上也在叫着:“热死了,热死了快下雨吧!”下过雨的星空,格外澄澈明亮。不久就到了七夕,那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天上的星星似乎要比平时亮了许多,透过深蓝色的夜幕,仿佛可以看到,无数喜鹊用身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牛郎和织女正在鹊桥上相会。嘘!要悄悄的,只有在葡萄树下静静看着天空就可以了。
要不了几日,就是初秋了。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不似夏季的暴雨一般。秋雨总是“润物细无声”。秋雨把作物慢慢催熟,看吧,田里的庄稼红了,树上的梨黄了,藤蔓上的丝瓜真新鲜着呢,可以摘下来吃了。趁着雨后初晴,去山中转转,能收获一筐柿子,一小袋松果。当然,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野兔什么的。这些小动物们也出来找吃的。众生平等,万物可爱。
记忆里那些下着雨的时光,隔了这么久,再想起时,心中似乎也长满幽幽的青苔,告诉我什么该记得,什么又应该忘记。那就也学着宋人,闲敲着破旧的五子棋,点上一根蜡烛,看着灯芯一截一截地落下,静静地等着友人的到来。
简介:南风,生于陕西小镇,喜欢读书,喜欢诗人舒婷,食指。热爱世间一切美好。
本文来自挽墨文学,原创文字,未经允许,禁止转载,盗文必究。喜欢的请点赞分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