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经典语录 正文
【嗝嗝老师名言】那些说《银河补习班》烂的人,马皓文为孩子做的事,你能做到多少

时间:2023-05-18 作者:佚名

邓超、俞白眉导演的《银河补习班》已于7月18日上映。

首日票房6276.7万,加上之前的点映票房共计1.6亿。

超过《扫毒2》和《狮子王》位列18日单日票房冠军。

可与不差的票房成绩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许多影评人的给出的差评。

有说内容太杂,有说陈词滥调,也有说刻意煽情的,毛病挑了一堆。

也许,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银河补习班》确实算不上优秀。

但至少,这部电影给观众讲了一个好故事,像一颗种子,即使此时没有繁花似锦,若你愿意施肥浇水,电影中传达的思想和诚意,早晚会打动你。

小编身为和片中马飞一样的80后,对电影前半段的时代变迁,感触特别明显。从韦唯那首《我们亚洲》的歌声响起,《悠悠岁月》、《弯弯的月亮》、《好大一棵树》,这些确实都是80后对上世纪90年代的深刻记忆。

片中的一些暗示,工厂工业的颓败,马飞继父代表的一代“倒爷”的发家致富,物价飞涨也是那个时代的专有印记。

而已为人父母的小编,更对电影中马皓文和马飞之间的父子相处模式,深表羡慕。

更从马皓文的身上,看到了当下身为家长,遭遇的难处和痛点。

电影主题也是由此展开,那就是——教育。

80后确实从小面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针锋相对,虽然如今看来,取舍已经不言自明。但二十年前,这是一个社会热门话题。

而时至今日,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并不如当初想象中那般使学习充满快乐。大部分孩子,除了需要完成大量的学校作业,还要去上许多的兴趣班,从声乐到舞蹈,从科学实验到乐高机器人……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成了课外培训班的收入之源。

家长花了钱,只不过买个心安。孩子受着累,学习倒成了负担。这似乎已远离教育的初衷。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又是一个被说烂了的名言,却有多少教师和家长做到了?

可电影中的马皓文做到了。

1、陪伴

马皓文入狱7年,错过了马飞整个小学时光,他似乎没有资格谈陪伴。

可是看他入狱前的表现:亲手给儿子制作生日礼物,哪怕差点错过了当“亚运火炬手”的光荣使命。被摄像机记者包围的时候,没有豪言壮语、大话连篇,却转身抱起儿子。

马皓文在马飞的心里,是一个伟大的爸爸,也是爱他懂他的爸爸。这也是为什么即使马皓文入狱7年以后,马飞仍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了这个爸爸,而且还挺听爸爸话的原因。

倘若马皓文当年没有在马飞心中种下父爱的种子,青春期的马飞,不会乖乖就入了老爸和主任那个“考入年级前十名”的坑。

马皓文的陪伴不只是体现在空间上的,而是体现在精神上的。他尊重孩子,愿意放下成年人的身份,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这才是真正的陪伴。

2、肯定

幼儿园时,马飞就是"笨"到让老师头痛的孩子,“缺根弦”这个绰号也一直跟他到长大。他叛逆、逃课,学校通告批评,教导主任当众开除他,亲妈都说他没救了。

周围人对马飞的评价,让马飞从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认为自己笨,学不好,干脆就不学了。

但马皓文告诉他: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你可以说这是洗脑,但这就是鼓励。而这种鼓励,你舍得给同事、给下属、给闺蜜,却往往不舍得给孩子。

家长否定孩子,出发点也许是担心孩子骄傲,夸一句就飘。可想想自己的童年,任何人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是不是胜过100遍老妈的唠唠叨叨!

而马皓文对马飞的真诚肯定,重塑了马飞的信心。

3、身教

两三岁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骂脏话,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孩子学习大人行为的例子。

片中马皓文对马飞的教育,用的就是“身教”。

他没有对儿子讲什么大道理,甚至在儿子问他为什么在监狱那么久,他也没有对儿子诉说自己的冤屈。

但他带他去人力市场,用知识赚钱,夜晚在灯下写申诉书。

马飞看到爸爸如此努力,自觉地拿起了书本。

马皓文深知,学习的知识来源于书本和课堂,但学习的动力是来源于生活的影响。

4、兴趣

相信电影中升学考试之后,高三学生撕书洒满校园的一幕,许多人都经历过,至少也是非常熟悉的场景。马皓文也在电影中问:学习不应该是贯穿一生的热情和能力吗,为什么他们这么恨学习这件事。

所以,马皓文对马飞的教育中的另一点值得学习的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能力。马飞也因此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性。

马皓文给马飞做地球仪、做玩具飞机,带他冒着迟到的危险,去感受微风,去闻青草香。与其说马皓文给马飞的补习,补的是知识,不如说补的是学习兴趣。

5、理想

片中两次出现了关于箭靶子和射箭的比喻,来表示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马皓文在帮助马飞寻找理想方面,也是煞费苦心。他了解儿子,因此愿意厚着脸皮去求老师,请假带马飞去看航展。

他所做的,是帮助孩子确定理想,之后孩子才知道要付出努力,自己规划出到达的路径。

6、思考

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是国人教育中的一大弱势。影片中用A、B、C、D这种选择题来做例子,批判考试导致教育偏向死记硬背,而脱离了学习的根本是思考。

曾看过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初中历史课上,老师提醒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必考,背下来,划重点: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于是学生们默默背诵,考试的时候,将这些句子原封不动地写好,就能得满分。

这样一来,背下来的答案估计考完试就忘记了。这就是缺乏思考的学习。

而真正经过思考的学习,相信一辈子也不会忘。

马飞那篇被主任打0分的作文看似天马星空,却是他发自内心的思考。作文被打零分否定以后,如果马皓文没有据理力争为孩子争取,那么马飞心中思考的幼苗将渐渐枯萎。

8、反思

电影中接近尾声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桥段。马皓文终于能为自己伸冤了,马飞却要求爸爸为了自己宇航员的前途放弃清白。

这个情节,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再好的教育,教育出了很厉害的专业人员,但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如何做人。

在这里,没有安排马皓文成为继续忍辱负重抹着泪离开的那种家长。他直接对马飞表达了自己的失望。当马飞的飞船迷失在太空,面对茫茫宇宙,马飞又一次从父亲那里获得了反思的力量。

学习应该是一辈子都保有热情的一种能力,学习应该是从兴趣出发,伴随着思考的过程,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而存在于世间万物。

《银河补习班》固然没有达到《放牛班春天》的高度,也不是中国版《三傻大闹宝莱坞》,甚至口碑还不如去年引进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

但小编非常愿意为这部电影点赞,它微弱的光芒,也许就如同马皓文在阳台上夜夜晃动的那个手电筒。它可能不够耀眼,也不够为马飞指引回家的路,但它足以引起许多思考和回味。

大部分人都拥有为人父母的机会,容易到还没懂得珍惜,就已经失去了孩子的心。虽然,马皓文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的孩子。但他为马飞所做的一切努力,却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反省。


作者 | 木虞

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paituo.cc/meiwen/jingdian/983903.html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