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2022#
2022年年初时,给自己定下一个小小的目标,保持每周读一本书的习惯,不必贪多,把书读透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我没有刻意去标记阅读的数量,甚至有时候会有一种信马由缰的感觉。有时候去书店里走一走,看到好看的书就会信手买来读,这样的方式还是遇见了不少好书。
当然,主要还是以网上购书和看书为主。
不知不觉,到了年底。微信读书为我整理了一年间阅读完的书目,共有61本,更大的冰川,是加入了阅读书架的712本书,还没有开始阅读。也就是说,在我阅读的纸质书之外,我阅读了61本电子书,当然,这61本电子书也包含了我日常会阅读的纸质书,有时候出门嫌携带纸质书麻烦,于是就在微信读书打开同一本书继续阅读,这样阅读形式的转变并不影响我对一本书内容的喜欢,有的甚至是电子书看完后,我会去买纸质书。而有的纸质书看完,我会回来继续翻看电子书,一句话可以玩味半天。
关于阅读,我始终不给自己设立边界,而是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就去读。因为觉得这世界有太多东西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而阅读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那就随性而为吧,不要什么界限,不要什么限制,就像行走在这世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要自己看着不喜欢就拒绝,而是试着去和每一个人交往,去看看这丰富开阔的世界。
保持这样的节奏,这一年,我遇见了不少好书,在这里精选7本,分享给书友们,希望能给大家的书单增点亮色。这7本分别是《命运》《母亲》《南渡北归》《侠隐》《纳瓦尔宝典》《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人生由我》。
7本内容上毫无牵连但同样好读的书。
为什么在61本书中,要单独推荐这7本呢?
其实,推荐图书的理由有千万种,而我选出这7本的理由相通:能够开阔我们对生命的认识。
有一句话我极为认同: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智识和见识的竞争。也就是说,你的学历、你的能力都不见得让你立于不败之地,而你的智识和见识,你的站位和高度,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取这种不同呢?通过遇见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怎么遇见?电影+书籍+结交好友。
遇见一本好书,它能够带你探知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你生命的韧性和延展性。
比如《命运》。在遇见《命运》之前,我听过太多关于沉重的无以复加的命运的故事,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如此沉重让人难以举起头来。但《命运》用另一种方式让我们看到沉重本身的意义:当命运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上时,是不会和你商量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像养孩童一样,允许它的任性妄为,但也要努力遏止它的胡作非为。
《母亲》对应着《父亲》,都是梁晓声老师的短篇合集,这一年,《人世间》很火,但我还没抽出时间去阅读这部巨著,从梁老师的短篇中,我看到了他的写作功底,每一本书都值得看。
为什么要推荐《南渡北归》呢?
我个人感觉是,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的书。它告知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底线和边界,在国难当头所肩负的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方式,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讲述知识分子的担当。这里你会遇见太多太多熟悉的名字和太多熟悉的故事,而每看一页,都会让人泪水满盈。
今年,张北海先生去世了,很多人才知道,哦,原来《邪不压正》这部电影的文本作者是张北海。看电影说实话不够他的原著《侠隐》过瘾,他在书中复活了老北京,让你在字里行间循着美食的味道就把这书给读完了,真的美不胜收。
《纳瓦尔宝典》不是一本成功学作品,它是一种教授我们树立一种正确积极人生态度的书。让我们正确对待金钱、对待家庭、对待幸福。所以与其是说教你正确搞钱,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不要轻视金钱,也不要过多倚重金钱,它是你基本生活的保障。
《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是一部小众图书。但是却给读者一种很开阔的视野,它向我们展示一种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不是说我一定要在某一个岗位某一个工作消磨到死,这是一种认知宽度的拓展,让你抓住更多生活下去的可能性和细微,去寻找属于自己生命的独特和奇迹。
《人生由我》是我想推荐给每一个女生的图书。不要惧怕年龄,不要惧怕改变,如果想做某一件事儿,那么做好计划现在就着手去做,这个时代有太多机会值得我们去抓住,去尝试、去改变。这是当时(图书出版时)71岁的梅耶·马斯克给我的感想,这位经历了生活苦难的女人,可以有如此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是靠自己集聚的,其他人只是锦上添花。
我把我的2022年书单分享给你,希望你能遇见自己喜欢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