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
各路骗子开始疯狂“加班”
小伙伴们要小心了
千万别上了他们的当
1月28日,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专门分析节前易发的四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让大家认清骗子伎俩,提高防范意识。
01
“培训班”骗局
QQ里的孩子不一定是你孩子
【案例】
2019年1月10日,南宁市罗女士(化名)收到女儿QQ发来的信息称,学校联合教育局邀请北京清华大学的资深教授来学校授课并开办培训班,共计150节课,培训费用2.35万元,联系人为高主任。
罗女士觉得这是件好事,决定为女儿报名参加,便添加了“高主任”的QQ号,还将2.35万元转账至“高主任”提供的银行账户。事后,罗女士电话联系女儿班主任,班主任称并没有这项培训,女儿也说从未注册QQ号,罗女士这才发现被骗。
【支招】
◆QQ、微信里的孩子不一定真是你的孩子,涉及学习费用、钱款等一定要先跟孩子、班级老师等核实,不要因不方便、一时联系不上就放弃核实。
◆给孩子报班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要仅凭网络上的一些所谓红头文件、通知等就按照文件要求联系里面的老师或仅凭只言片语就付款。应拨打文件提及的相关部门或机构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确认真伪后再进行报名等操作。
◆遇事可与同班其他家长进行沟通,咨询相关情况,有助于分辨真伪。
02
手机绑定银行卡
小心被盗刷
【案例】
2018年10月8日,南宁市民罗先生(化名)在查询某银行卡的余额时,发现只剩7分钱,他立即查询账单发现有一笔9456元的消费不是他本人消费,手机也未收到信息。他的银行卡被一个QQ号绑定,并更改了绑定手机号码。
网络图
【支招】
◆谨慎保护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资料信息,不轻易告知他人,特别是在网上填写各种资料的时候更要谨慎;
◆在ATM取款、查询或在POS机上刷卡消费时注意机器及周边是否有异常装置,操作时遮挡密码;
◆可以设置一张专门进行网银支付的银行卡,需要使用网银时,才将钱款存入网银中进行支付。
03
“买机票”骗局
总是有人被骗
【案例】
2018年10月20日,南宁市的陆女士(化名)发现有人添加自己为QQ好友,对方头像正是她朋友黄某,于是她便通过了。
随后,黄某称因在国外旅游支付不了机票,想让陆女士帮忙订购。黄某说先将机票钱转给陆女士,并发来两张转账的截图。但是陆女士并未接到转帐款,黄某则称跨行转账有延迟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黄某接着发来一个购票经理的联系方式,陆女士看到转账截图后也没多想,便按照对方指示将2.6万余元转账了出去。事后,陆女士看到朋友黄某发消息说其QQ被人冒用,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查获网络诈骗窝点。警方供图
【支招】
◆新加好友要注意。遇到好友添加QQ或微信好友时,通过打电话等方式来确认,不要轻信头像、签名之类的信息。
◆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涉及转账汇款时,通过拨打当事人电话等进行确认。
◆遇朋友请求帮忙购买机票时,如朋友提供非官方客服电话或者私人手机号的就要提高警惕了。
◆如果上当受骗,要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到附近派出所报案。
04
诈骗套路升级
专对财务下手
【案例】
2018年12月24日,南宁市某公司财务黄女士(化名)使用公司邮箱时收到一封邮件,署名为公司其中一位股东。该“股东”要求黄女士加入公司股东的QQ群。黄女士进群后发现,群里果然有公司“老板”及其他“股东”。
公司“老板”指示黄女士将23.5万元转给一名客户,黄女士就照办了,后核实才发现被骗。
【支招】
◆各公司要完善财务制度,不轻易在微信、QQ、邮件等下达转账指令。
◆财务人员最好不点击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轻信;
◆财务人员加入公司QQ群、微信群等工作群,必须电话或者当面核实;
◆先核实再操作。遇到公司领导在网络中要求转账的情况,请先打电话或当面向领导核实。
快过年了
骗子的套路防不胜防
赶紧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大家过个平安好年
来源丨南国早报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林飞